【中国科学报头版】黎洁:用好“生态补偿”这只手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中华民族追求的新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密不可分,“美丽中国”建设关系到全体人民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民的长远福祉,其中,生态补偿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两大难题。在我国,90%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贫乏的自然资源以及对外交通不畅是导致贫困的综合因素。而占贫困地区总面积的76.52%的集中连片贫困区,绿色贫困问题也十分突出。

国家正在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和覆盖面。我国《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完善森林、草原、海洋、渔业、自然文化遗产等资源收费基金和各类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征收管理办法,探索综合性补偿办法,尤其是“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通过调节生态服务受益者和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客观上达到了推动农村扶贫的效果。

我国不断完善生态补偿的制度体系,实施了一系列生态补偿项目或政策,如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一些是直接对生态服务的生产者如农户进行补助,一些则通过纵向转移支付给予基层政府。如我国自2008年起设立了中央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用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和加大生态扶贫投入。2017年中央财政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已达627亿元,涉及全国500多个县。我国在贫困地区还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石漠化、荒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这些都给贫困农户带来直接的生态补偿或劳务收入,或者有助于提高农林业生产力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015年底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提出了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根据贫困的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帮扶,而生态综合补偿扶贫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之一。如陕西省2016年开启了“生态脱贫通道”,在秦巴山、吕梁山、六盘山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43个贫困县及1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选聘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同时,地方林业部门指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科学经营退耕地,精准建设一批山地苹果、核桃、花椒、茶叶、板栗、油用牡丹等优质高效经济林、木本油料和特色经济林基地,目标是使建档立卡贫困退耕人口人均拥有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1亩以上。以上均是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贫困人口的具体实践。

另外,一些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手段也给贫困农户带来新的增收和发展机遇。如许多贫困地区利用自身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农业文化遗产等,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以市场化的方式促进了贫困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价值的实现。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可以延长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贫困地区需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如发展农村集体主导的乡村旅游合作社、休闲农业合作社,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以及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乡村旅游与农业、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如集聚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要素的田园综合体,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以上政府对贫困地区农户的生态补偿,或者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方式,都给贫困地区农民带来了增加收入、扩大生产、提高福祉的机会。

总之,生态保护、农村扶贫是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两者又有着内在的联系,需要将生态保护和农村扶贫、脱贫相结合,以确保贫困地区人民的长远福祉,帮助他们实现脱贫增收和生活美好的愿望。

(黎洁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原文刊载于《中国科学报》2018年1月15日 头版

报道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1/331289.shtm

下一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2017年9月):“租售同权”治的是不公打的是炒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