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人口流动、政策与治理”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2年6月24日,由西安交通大学人口迁移联合研究中心举办的“人口流动、政策与治理”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逸夫外文楼和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行。会议邀请了梁在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讲座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教授)、方伟晶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讲座教授、香港大学社会学讲座教授)、梁玉成教授(中山大学)、杨菊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舒玢玢助理教授(深圳大学)和悦中山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进行学术报告。人口迁移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李树茁教授、石琛副教授、毕静煜老师、王莹老师以及线上线下1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分两个单元,单元一由人口迁移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悅中山教授主持,单元二由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白萌副教授主持。

梁在教授报告的题目是“Spatial Dimensions of E-commerce Entrepreneurs: Chinese and Indian Immigrants in the U.S.”,利用2007年的美国普查局数据,重点研究了从事电商行业的中国移民、印度移民与空间特征。研究发现亚裔移民的大学比例普遍较高,从事电商行业的比例也逐年增加,涉及家具、服装、食品等多范围。空间分布上,居住在非传统移民集聚地的中国移民和印度移民更有可能发展电商。相比较其他就业形式,电商群体更有可能发展跨国业务,且男性更有可能从事电商事业并发展跨国业务。

方伟晶教授报告的题目是“The intention to migrate from Hong Kong to Mainland Greater Bay Areas Cities”,研究受团结香港基金会资助。在种族和民族一致的情境下,研究香港居民向内地的迁移意愿。研究发现,相比于经济模型中的利益最大化,社会网络对该群体的迁移意愿的解释度更高,香港居民迁移到大湾区内地城市会更考虑长期的发展前景,而非单纯的收入。

梁玉成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大流行以来的国际移民研究思考”。过去十年,来华国际移民大量增加,但疫情管制下国际劳动力流动受阻。数字化的加速发展,使得远程工作、离岸外包成为常态,是大流行下劳动力移民的功能性代偿机制。同时,梁教授对经济下行,全球化的竞争与局部冲突加剧等环境变化导致的国际移民和国际人才流动的可能趋势进行了分析。

杨菊华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区位分层与流动人口的地域流向研究”。研究充分关注了空间区位的禀赋特征差异,探讨区位的经济、文化特征和毗邻效应对人口流向选择的影响。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人群特征、人力资本共同制约流向选择;不同区域的毗邻效应存在差异;流动者的决策所基于的理性选择,并不是单纯的经济理性,而是兼顾了经济结构、语言文化、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家庭诉求等方面因素的综合理性。

舒玢玢助理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社会融合与居留意愿研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内居住的男性香港居民居多。从跨地区主义和世代移民视角来看,与更高世代相比,港二代的短期和长期居留意愿更长。其内地网络规模、质量,不仅影响了其在内地的居留意愿,也调节了出生世代对居留意愿的影响。

悅中山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找回乡土,超越融入:乡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决定因素研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双轮驱动”下,流动人口的双向流动更加普遍。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发现城市融入越好,留城意愿越高,而农村保持越好,留城意愿越低。但也发现“流而不迁”不再是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或为创造一种更加便利流动的政策与环境提供新思路。

新时代,人口迁移的外部环境和迁移特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更加复杂,势必要求我们对传统移民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反思与对话,以促进政策创新、提高治理能力。




下一条:“陕西省促进智力资源集聚软科学研究基地”正式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