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与人类福祉

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土地利用与保护耕地的矛盾、自然生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土地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理论界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利用可持续生计方法对农户生计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但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对自然生态保护政策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农户生计与环境保护”研究方向以农户生计为研究切入点,围绕农户可持续生计、农村扶贫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政策等为研究主题,将我国人口问题、贫困问题、环境问题及与之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贫困山区和生态功能区农户的生计活动,揭示生态补偿的实现机制与农户生计的关系,探索我国贫困山区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本方向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1)从自然保护区农户的资产、权利、能力的角度分析西部农户的生计模式,系统地分析了农户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拓展了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2)结合西部情况研究了农户生计构成与测度指标,即对农户生计资产、生计活动与生计后果的内涵、分类、指标等进行界定,设计了针对我国西部贫困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测度方法;(3)研究农户生计模式的形成与影响因素,构建了农户生计决策模型;(4)利用改造后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对生态保护政策的态度与响应行为;(5)对人口动态性与农户可持续生计、自然生态保护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入分析了西安市自然保护区附近社区的农户生计行为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陕西贫困山区农村增收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等。

本研究方向将人口问题、贫困问题、环境问题及与之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人类福祉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系统地分析了农户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拓展了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设计和构建了农户生计决策模型;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对生态保护政策的态度与响应行为;对人口动态性与农户可持续生计、自然生态保护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对中国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启示。研究推动了农户生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对陕西贫困山区的农村扶贫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研究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已经应用于陕西省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周至县环境保护局等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工作方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