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李树茁 教授

1. 个人基本信息

职称/担任导师情况:教授/博士生导师(招生方向:公共管理)

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价

电        话:+86-29-82668384

电子邮件:shzhli@mail.xjtu.edu.cn; shuzhuo@yahoo.com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公管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邮编710049

2. 教育经历

1987.9~1991.3 中国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经济研究所,人口系统工程博士

1988.9~1989.2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国际关系和行政学院及人口研究所,访问

学生

1984.9~1987.3 中国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硕士

1980.9~1984.7 中国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工业管理工程学士

3. 工作经历

2004.9~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所长

2001.3~2004.8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教授

1996.9~1997.6 哈佛大学(Harvard)公共卫生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1994.11~         斯坦福(Stanford)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顾问教授(Consulting Professor)

1991.3~2004.8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人口与经济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所长

4. 个人简介


1984年于天津大学获工业管理工程学士学位,1987和1991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经济管理硕士和人口系统工程博士学位,1988-1989年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博士生。1991-2003年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作,2004年起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工作。1994-2002年任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96-1997年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2001年任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项目咨询顾问。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和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人口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老龄与健康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兼职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科联常委,陕西人口学会会长,西安交通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曾获得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1998),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003-2006),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届全国优秀青年人口学者奖(2007),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2011)。入选系列国家级人才计划(2004,2007,2011,2014)。获评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关爱女孩”十大新闻人物(2008)、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新闻人物”(2010)、全国模范教师(2014)。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价,从社会公平和性别平等视角研究中国社会转型中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发展领域的重大人口、社会和公共管理问题,逐渐探索、形成并完善了一种寓理论研究、政策分析、社会实践、政策创新和国家战略推广的学术和政策创新范式。李树茁教授以人口与社会系统工程方法为手段,以公共政策创新为导向,强调跨学科、交叉性地研究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国际学术界前沿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既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又注重改善社会现实,建立实验区,进行社会干预和实践;强调与各级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紧密合作。在中国女孩生存系统研究,改善女孩生存社会干预系统工程和“国家关爱女孩行动”政策创新,性别失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型中的人口与社会政策,老龄与健康,农民工和社会融合,生态服务和人类福祉等研究方向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

已主持或合作主持30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部委,联合国组织(人口基金、妇女基金、儿童基金、粮农组织),国际基金(Ford基金会、MacArthur基金会、Moore基金会、NIH、NIA、PLAN CHINA)和国际合作(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Santa Fe研究所、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法国国立人口研究中心等)。已经发表300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含87篇英文论文,其中60篇被SSCI/SCI检索),出版学术专著34部(含英文专著3部),有28项主持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一等奖1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研究成果曾被Science杂志报道和介绍。

个人主页:
附件链接:最新简历


下一条:杨东朗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