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承办的“西部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安全治理”分论坛于复旦大学召开。论坛由悦中山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聂景春副研究员、郝娟副教授进行点评。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聂景春汇报了《西部农村妇女的非认知能力对生育意愿的影响:资源效应或偏好效应》,文章结合数量质量权衡理论发现西部农村妇女的非认知能力不仅会影响养育质量,还会影响生育决策。

陕西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郝娟汇报了《大学生生育价值观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通过对生育价值观问卷进行编制修改,从生育成本与预期收益考察对于生育意愿的影响,发现生活改变焦虑成本认知对于大学生选择生较多孩子的概率显著降低。情感价值预期、家族延续价值预期显著提高选择多生孩子的概率。

山东财经大学 研究生 孙可可汇报了《社会参与对西部地区新一代老年人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文章聚焦西部地区60-69岁具有消费潜力的新一代老年人群,发现该部分老年人社会参与通过提高可支配收入水平、心理资本的提升以及社会互动效应等显著优化了其消费结构。

西安财经大学 讲师 郭嫚嫚汇报了《易地扶贫搬迁农户非农化转型对“生计-生态”耦合协调的影响研究》,文章通过引入“生计-生态”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搬迁农户协调生计改善与生态保护的状况,发现搬迁农户非农化转型显著促进了生计能力的提升和生态行为的实施,不仅显著改善了“生计-生态”耦合协调水平,而且有助于促进失调型向“生计-生态”同步型转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崔清钧汇报了《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章通过构建我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测度的基本框架,在识别、明确贫困线标准的基础上,借助VEP方法详细分析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发现家庭人均纯收入提升、健康状况的转好、认知能力的提高等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缓解效果。

西安交通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曹子璇汇报了《生育支持政策与民意共鸣--基于实证调研和微博平台的证据》,文章基于Python爬虫获取的微博评论内容,通过snowNLP分析陕西省生育支持政策的與情动向,发现公众对陕西省生育支持政策的评价总体呈积极性(41.5%),消极性情绪占比为25.9%。基于2024年陕西省育龄人群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生育支持政策认知-社会支持-公众满意度耦合机制。

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蒲佳媛汇报了《父母非农就业对西部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母亲非农就业及父母均非农就业显著负向影响农村儿童健康;相较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父母非农就业对农村儿童健康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

会议最后,两位点评专家对分论坛汇报论文进行精彩点评,参会者进行合影留念。
